# 新青年

# 但如果文藻优美能够醍醐灌顶,我们就不会轻易赞美它的华丽;慷慨激扬能够发人深省,我们就不应该过多地沉浸于它的激情。

当凡尔赛吹响胜利的号角,英法美分羹胜利的喜悦,遥远的东方会有三千多人高举他们的满腔热血,高呼他们心中的愤愤不平。他们的热血换回了什么?

五一前我无意中对室友说:“五一过了就是五四了。”我得到的回复是:“五四放假吗?加上五一不是就可以玩七天了?”从他漫不经心的表情我还真看不出来这是否是个玩笑。

我的心只是略微地叹息了一下,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只是在想五月四日是否是满课。

我想,我已经很好地适应了社会。

如果专门开一堂课讲当年的五四运动,在老师激情的解说下,我们或许立马会对那些仗势欺人的行为深恶痛绝,对泼撒热血的事拍手称快,甚至想要加入他们。可如今,行动的人变了。

想搞个游行来抗议日本的过激行为,政府担心国人的素质,于是说:“爱国要理智,不能意气用事。”于是我们便硬被劝降了,许多人回家便开始君子动口不动手。 紧接着便是政府对日本敬拜靖国神社从中曾根康弘的警告到桥本龙太郎的抗议再到小泉纯一郎的严正抗议。 国人实在是看不下去这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于是各种谩骂的背后我们的“君子”也就变成了“小人”。

或许是因为北洋政府已经不复存在,青岛也已归还。

我现在能想到的也只有那些为五四运动死去的人们,落没,却也不碍事。

但我们是有足够的理由悼念他们的。不能游行,便决定写篇演讲稿,弄个团组织生活什么的。百度的时候,发现很方便,网页上早已成千上万,写得很书面,很正式。

我也没有理由说别人是搪塞的,但我也绝不会认为“利用”这些文章的人有多么“义正言辞”,因为他们的“义正言辞”早已成为了演讲任务的任务,作业任务的任务。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人早已“跪求”演讲稿了。

显而易见,时间已经轻易地抹去了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热血”,我们只记得很久很久以前的五四是一个满腔爱国热血的日子,我们是应该感到自豪的,这便是传统的底线。

很多人可能会骂我,认为我太客观,太现实,以偏概全,说我不懂事,不爱国。

我承认,我只是徘徊在传统底线附近的小人。

但如果文藻优美能够醍醐灌顶,我们就不会轻易赞美它的华丽;慷慨激扬能够发人深省,我们就不应该过多地沉浸于它的激情。

所以现在,当历史吹起了尘埃,漂浮在近百年后的今天,又岂会只有三千多人为五四不放假而叹息着?

五月四日,我们或许都应该静下心来想想,作为青年,我们都做了什么。